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繁體版簡體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娛樂 » 正文

精神文明路 唱響新征程----記張車樓民間文藝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3-25  瀏覽次數:121421
核心提示:  本報訊(記者 郭俊峰 通訊員 劉春艷 李廣增 蘇俞博 )河南周口報道:虎年吉祥百花艷,民間文藝樂翻天。喜唱黨的政策好,精神文明大改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河南省周口市許灣街道張車樓社區走在了文藝復興的時代前列。
  本報訊(記者 郭俊峰 通訊員 劉春艷 李廣增 蘇俞博 )河南周口報道:虎年吉祥百花艷,民間文藝樂翻天。喜唱黨的政策好,精神文明大改觀。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河南省周口市許灣街道張車樓社區走在了文藝復興的時代前列。在社區組織的關懷下,在民間文藝愛好者于士學和張漢成的努力下,村村寨寨搭起了舞臺,鑼鼓聲、戲曲聲響徹云霄,唱出了文明、唱出了快樂、唱出了團結與和諧。
  一提起過去的許灣街道張車樓社區,給人們留有比較差的印象,在新一界領導班子上任后,非常重視村容村貌大改善,非常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極力關懷當地文藝團隊的組建,扶植和關心文藝團隊的成長,不斷的提升群眾的精神文明素養。不斷挖掘和整理民間的特色文化藝術,不斷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該社區先后獲得上級部門頒發的“區級文明村”和“區級美麗宜居村”等榮譽稱號。
  特別是于士學和張漢成等文藝愛好者,早都想把當地有文藝才華的人組建起來,偶然機會,他們在逛太昊陵廟會的時候,被幾個擔經挑的隊伍表演所吸引,感覺組建類似的團隊是一個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的好方式,也是改變村貌民風的好方式,這樣既能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又能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他們不但這樣想,而且說干就干,于士學拿出家里的積蓄,購買服裝道具,動員愛好文藝的群眾加入,很快就建起了一支10多人的腰鼓隊。小試牛刀,在幾次為村民辦喜事的公益助興演出后,有同樣愛好的張漢成老先生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找到于士學,表示要共同參與,于是,他們又湊了6萬多元資金,添加了一些必要的服裝和道具,又增添了3個大鼓,22個花盒龍鼓,40個腰鼓,300多套服裝,100多雙馬靴,以及8套鑼、鈸、镲等打擊樂器。同時,也把文藝團隊隊員急劇擴充到60多人,不但有腰鼓隊,還有花籃隊、快板書、嗩吶隊等小分隊,一個自編、自導、自演的“草根”文藝演出大隊在于士學、張漢成等人的帶領下,就這樣轟轟烈烈的誕生了。
  在于士學、張漢成的帶領下,表演的節目和形式越來越豐富,被邀請的演出活動越來越多,他們的演出不但覆蓋縣城、社區,還波及到鄭州、洛陽、許昌等地,在太昊陵廟會等各大活動中,大顯身手,處處都留下他們多姿多彩的豐富表演,先后獲得政府及社會團體的20多項表彰和嘉獎。
  現在不管是學校、還是敬老院、單位慶典,以及村鎮的大小活動,只要有邀請,他們都是不遺余力,志愿公益演出,收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據悉,近十年來,光公益演出花去了他們自籌資金7萬多元。通過文藝隊的辛苦演出,宣傳了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通過自編自演的鄉村好人好事劇目,讓群眾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使村鄰和睦,人心向善,這些改變正是他們的初心。
  社區黨支部書記姚文獻、副書記劉永華同時說:對于基層的精神文明建設,我們一直非常支持,也非常重視。社區經濟薄弱,拿不出資金,但也會力所能及提供幫助,在辦公房間緊張的情況下,我們騰出了一間房屋專門讓文藝隊盛放服裝道具,我們會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文藝團隊的有序發展。
  我們為張車樓擁有這樣的文藝隊感到欣慰,也為文藝團隊為鄉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默默奉獻感到敬佩,也希望所有更多的鄉村社區都能有這樣無私的志愿者,共同為社會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創未來。暢想十四五,逐夢新征程,為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為建設我們的精神文明而努力奮斗!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美女光着全身无内衣内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