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繁體版簡體版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圖文推薦 » 正文

神秘地下洞穴:竟然會有這般神奇的景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9-28  瀏覽次數:258550
核心提示:  1、洞穴是這個星球上人類探險活動最晚涉及的地方。即便在今天,我們對于自己腳下四通八達的洞穴也是知之甚少,只有為數不多的探險者才有勇氣和機會深入其中,一睹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境在某些靜謐的近海洋面上,會突
82afbfd3ba12fcc_size27_w487_h324
   1、洞穴是這個星球上人類探險活動最晚涉及的地方。即便在今天,我們對于自己腳下四通八達的洞穴也是知之甚少,只有為數不多的探險者才有勇氣和機會深入其中,一睹這些埋藏在地下的奇境……在某些靜謐的近海洋面上,會突然出現一汪深藍色的圓形水域,從高空看,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從莫名的深處望過來,深邃、神秘、詭異,這種現象被人們稱為“藍洞”。全世界海洋中分布有許多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藍洞,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位于中美洲洪都拉斯伯利茲城外的“大藍洞”,其形狀為幾乎完美的圓形,直徑超過305米,深達130余米。在冰川時代,這個洞曾是一座干燥的洞穴系統的入口,在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之后,洞穴被水淹沒,成為“大藍洞”,被譽為“地球的眼睛”。不過,比起各種奇特的成因和壯美的內部構造,與洞穴相關的神秘傳說似乎更加吸引人。意大利卡布里島上的也有一個“藍洞”,多年來常有人潛入“藍洞”之內探險,許多人一去不返,僥幸回來的人發現洞穴底部沒有任何生物,卻淺埋著許多不明生物的遺骸,每當太陽光被海水折射的時候,洞穴就會被一層藍光所籠罩,這種令人窒息的幽秘和不明生物的遺骸,讓探險者斷定這里是怪獸出沒的地方,或者是女巫們修身養氣、訓練魔力的基地。其實,藍洞的神秘很好解釋,它除了出洞口與周圍海水相連外,幾乎與外界隔絕,加之數百米的深度,其內部海水幾乎沒有水循環,底部嚴重缺氧,無法支持海洋生命的存在。而在冰河期海水退卻期間,許多遠古陸地生物在此繁衍生息,洞內留有它們的化石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至于那些不幸遇難的潛水者,他們可能被溫差造成的不定期下降流帶入深水而釀成悲劇。
 
3f2d8e4c5515b18_size36_w550_h334

2、在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有個靠著大海的洞穴,每當漲潮時,海水就會排山倒海地涌入洞口,并形成湍急的激流順洞壁咆哮而下。據測算,每天流入此洞的海水多達3萬多噸,但多少年來人們都不知道這些海水流向了何方。1958年,美國地理學會曾專門派出一個考察隊,希望揭開這個“無底洞”的秘密?疾礻爢T們先把一種深色染料投入洞口附近的海水里邊,讓變色的海水流入洞穴,接著,他們分頭去觀察附近的海面和島上的各條河流以及湖泊,看有沒有被這種染料染出顏色的海水,結果察看了所有的地方都沒有發現被染料染了顏色的海水?疾礻爢T們以為是海水總量太大,有顏色的海水被稀釋得難以分辨,于是幾年后,他們又研制出一種淺玫瑰色的塑料粒子,這種塑料粒子比海水稍微輕一些,能夠漂浮在水面上不沉底,也不會被海水溶解。他們把1300公斤的這種塑料粒子倒進了“無底洞”,這樣只要找到哪怕一粒塑料粒子在別的地方冒出來,就可以找到“無底洞”的出口,從而揭開這個“無底洞”的秘密了?蛇z憾的是,考察隊員們發動了好多人,在附近水域里尋找了一年多的時間,連一顆塑料粒子也沒有找到。

c180d0c82bb9f4d_size51_w569_h308
 
  3、在秘魯普諾省的里利斯塔村,有一個能自己彈唱的洞穴,它能發出不同樂器的聲響,并且在不同的時辰有不同的樂聲。清晨時分,洞穴中會傳來陣陣悅耳動聽的風琴聲,到了中午,又會傳來熱鬧的鑼鼓聲,而在傍晚,則變成了悠揚的笛聲……而萬里之外的蘇格蘭斯塔法島上,也有這樣一個神奇的洞穴。它會發出豎琴般的曼妙聲音,聽起來就像是美人魚一面撥弄豎琴,一面啾轉凄然地歌唱,被古代蘇格蘭人稱為“洞穴的旋律”。傳說許多漁民出海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的原因,就是被這音樂吸走了魂魄,而在洞口附近還有一著名的“芬戈爾椅”,據說任何人坐在椅子上,可以許3個將來會如愿以償的心愿。雖然兩個洞穴都會演奏音樂,但原理卻是不同的。秘魯音樂洞之所以可以奏響天籟,是因為洞穴中蘊藏巨量的磁礦,巨大的磁場隨著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改變,而磁場劇烈改變產生的震動就創造了奇妙多變的樂音。而蘇格蘭的“音樂洞”則是因為入口是一個巨型拱道,洞穴本身則形似漏斗,長60米,而洞高則從入口處的13米縮小至不到最深處的6米,加之洞內有許多風化侵蝕而成的六邊形石柱,使得它成為一個天然的碩大管風琴,氣流進入洞穴后被擠壓,形成快速環繞石柱運動的氣流,最終吹出了豎琴般的凄美天籟。

b65ea1e2dad3cea_size36_w563_h338
 
  4、更神奇的是,在印度尼西亞西比洛島上,有一個能健身治病的洞穴;加猩窠浰ト趸蜿P節炎的病人,只需在洞穴中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當地島民于是在洞中設置了幾十張床位,把洞穴變成了一家天然的醫院,診所開辦以來,已使萬余名國內外慕名而來的患者恢復了健康。早在19世紀中期,波蘭的一位衛生官員就發現在地下鹽礦工作的人不會得肺結核等呼吸性疾病,就像擠牛奶的女工不會得天花一樣,于是,他提出利用天然的山洞、地下礦井等地下小氣候來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洞穴療法”從此誕生,F代科學對“洞穴療法”的解釋出現得很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紹爾蘭地區的人們經常到當地一個防空洞中躲避空襲,時間久了,人們發現防空洞對罹患哮喘病、皮膚病、關節病等疾病的人有奇特的療效—在里面呆的時間越長,他們的身體就恢復得越好。這引起了德國醫學界的高度關注,他們在戰后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洞穴內的溫度、濕度和負離子含量構成了獨特的局部環境。純度高、濕度大的洞穴空氣在巖石間往返循環,含有的灰塵和病菌很少,甚至比海邊或高山上的空氣更加純凈。這種環境能夠防止過敏和發炎,也能有效地緩解讓慢性支氣管炎和假性哮喘患者頭疼的呼吸困難、咳嗽和多痰等癥狀,非常有利于病患身體的康復。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美女光着全身无内衣内裤